星期

2024年09月19日

社区垃圾分类行,童心环保基地建

2024-09-19 15:38:1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7月10日,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绿水青耘护卫队”暑期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前往武进区湟里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公益暑托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普小课堂、趣味知识竞答、主题书法绘画大赛、变废为宝创意手工制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与宣讲活动。通过志愿服务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湟里镇居民对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认识。

科普课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科普活动现场,宣讲员周琛祺站在孩子们面前,手中拿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开始了垃圾分类的科普小课堂。“垃圾分类,听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其实它很简单,也很必要。”周琛祺用温和的语气开场,接着他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区别。孩子们围坐在张华周围,聚精会神地听着。张华拿出一些实物垃圾,让孩子们亲自尝试分类。“这个塑料瓶,它属于什么垃圾?”周琛祺问。一个小男孩举手回答:“可回收物!”现场响起了鼓励的掌声。

随后,周琛祺引导孩子们参与了一个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孩子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轮流上台,在讲台上完成垃圾分类知识小竞赛。孩子们认真思索后将垃圾投进了正确的虚拟垃圾桶。随着每一次正确的匹配,现场的鼓励和称赞,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周琛祺在一旁鼓励,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并享受这个学习过程。

image.png

图为“垃圾分类”主题知识竞赛的活动现场。周琛祺 供图

艺术创作:变废为宝,绘出精彩

在创意手工制作环节,宣讲员周琛祺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孩子们面前摆放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废弃物品:旧报纸、废弃的塑料瓶、不用的布料等。周琛祺鼓励孩子们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创作出新的物品。

孩子们的创造力被充分激发,他们动手将废弃物品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看,这是我用旧报纸做的帽子,没想到垃圾也能这么有创意!”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朋友也纷纷上台展示作品,有的孩子用旧报纸折叠成帽子,有的用塑料瓶做成了花瓶,还有的用布料缝制成了小玩偶……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创意和热情。

image.png

图为志愿者们在带着小朋友们进行手工创作。周琛祺 供图

紧随其后的书法绘画大赛同样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在队员们的引导下,孩子们将垃圾分类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一幅幅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想象。一位小男孩在他的画中描绘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每个桶上都有他自己设计的可爱卡通形象,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垃圾。

image.png

图为小朋友们在进行绘画创作。周琛祺 供图

结业典礼:共建基地,筑梦童心

结业仪式上,一段简短的视频回顾了实践团在湟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丰富活动。实践所负责人高诗珺为志愿者们颁发了证书并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深感荣幸能与这样一支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团队共同开展这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垃圾分类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对下一代的承诺。通过近期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活力和创造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环保理念,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为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而努力。”紧接着,志愿者代表周琛祺在结业仪式上发言,他回顾了这次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并表示和小朋友在一起的一周收获颇丰,每天都很快乐且充实。“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周琛祺说。

image.png

图为志愿者代表在暑期公益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发言。周琛祺 供图

“绿水青耘护卫队”自团队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项目及“垃圾分类·青春助力”江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以来,通过走访调研、知识宣讲、互动体验和多元推广四个方面,致力于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度、深度、温度和广度。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讯员 陈昕 蒋李斌)


推荐阅读:旗龙网